杂七杂八的东西 - 大三上小结
2024-12-25 更新, 打算直接把这学期的总结写这里算了, 懒得开新的帖子了, 之前是某个周末的日记
转眼间学期都要结束了, 遂决定记录一下这学期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哪里. 没啥逻辑, 乱序记录 大概率又是流水账.
剧透警告! 本文将涉及 TV 版 《寒蝉鸣泣之时》 和 《魔法少女小圆》 的部分剧情, 在观看前请谨慎!
为了读者的健康考虑, 本文不会放出任何血腥暴力图片, 但是可能含有微量恐怖元素.
Minecraft
在 9 月初暑假的两周, 在家没啥干劲, 每天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下一届的同学一起玩 mc. 虽然时间很短, 但是还是造了很多有趣的玩意的.
我主要管了以下这些玩意:
- 恶魂塔 - 这玩意也造过 4,5 次了, 简单而有效, 从此火药不是梦想
- 岩浆怪/蛙鸣灯刷怪塔 - 这次我没偷懒, 把 5 层都造满了
青蛙开心坏了 - 凋零玫瑰塔 - 虽然西瓜/南瓜的部分还没实装, 但是黑色染料是再也不缺了 (笑)
- 仙人掌农场 - 简单堆叠, 后面还可以再改进? 好看才是第一生产力.
可以看得出, 笔者就是基本都是在摸鱼, 也没负责什么非常肝的机器. 不过笔者还是有幸见证了 “世界吞噬者” 的建造 & 运行过程, 的确是非常的震撼. 不过最开心的还是能够和同学们一起玩, 共同造有趣的东西. We create!
不过玩到最后还是遇到了每次玩纯生存遇到的巨大难题, 会陷入一种没的东西可造的境地. 虽然创造是无限的, 但是作为学生时间有限 没有那么多肝, 实在是没办法全心全意造非常 fancy 的机器, 而简单 plain 的机器也就那么一点点……
不过在 mc 中消磨时间虽然是无意义的, 但对我本人来说也是快乐的, 这份快乐贯穿了我的童年, 从小学到现在, 从来没有一个游戏能这样 catch me. 永远无法忘记, 小学每次往返老家的时候, 在车上玩手机玩 mc 的经历. 依稀记得某次从绍兴回来, 见到 mc 中漫天雪舞的场景, 那可能是童年最美的景色. 和我玩一辈子的 mc 吧😭
寒蝉
以下可能含有剧透内容, 请谨慎阅读.
以下内容潜在有血腥描述, 可能会导致阅读时感到不适, 请谨慎阅读!
前情提要, 笔者是一个平时不怎么看番的人, 不过对一些知名的作品还是略有耳闻的. 早在笔者 18 年入坑东方的时候, 就有听过 “同人三大奇迹” 的寒蝉, 也听过 “蝉在叫, 人坏掉” 之类的描述, Foreground Eclipse 制作的二次创作同人曲再次增加了我对这个作品的印象, 不过由于高中忙着学习制作音乐 以及沉迷东方, 所以没有找到一个契机入坑.
说来也巧, 在 9 月开学前后, 由于 b 站刷到了一个相关的二次创作作品, 再加上开学那段时间实在是过于无聊, 便阴差阳错地开始看寒蝉鸣泣之时, 作为猎奇小鬼 这种作品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在观看前, 我简单了解了一下 TV 作品的架构, 分为出题篇和解题篇, 听起来挺像是侦探小说的样子, 然后就愉快的开看了.
不亏是热血番 第一集就给人当头一棒属实难绷, 然而后面的剧情可谓是更加的刀. 出题篇由鬼隐篇, 绵流篇, 祟杀篇, 暇溃篇组成, 不同的篇章有着类似的情节发展. 在看解答篇之前, 整部作品给我一种强烈的不和谐感: 先是后宫番一样惬意的日常校园生活, 每次却从一个人发疯开始, 然后是各种同伴之间的猜疑, 恐怖的人物崩坏, 渐渐开始有人失踪有人死亡, 直到最后整个村子的人全部死亡, 几乎无人幸免. 而且, 人们死的是如此的惨: 男孩拿棒球棒敲碎了同伴的头颅, 随后抓破了自己的喉咙而死; 可爱小女孩惨死神社门口, 甚至还被做了肠流 (慎查, 超级恐怖……).
在看完出题篇以后, 我的感觉是, 这可能是一个多时间线设定的作品, 而没有尽头的血腥和杀戮不断地紧绷着笔者的神经 (当时看完心里真的超级压抑沉重). 那些人为什么会突然发病? 究竟是谁, 是幕后黑手? 究竟是为何, 要让这些少年少女背上如此沉重的因果? 身边的同伴, 过于热心的警官, 少女心医生和每年都会来的摄影师, 似乎每个人都有嫌疑. 带着问题 (是个好习惯 xs), 我继续了解题篇的观看.
随着剧情发展,我才知道, 原来, 有一个叫做 “雏见泽症候群” 的东西, 似乎是一离开女王携带者的人就会发病,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人开始发病 (并不是由于什么诅咒). 而发病的背后, 其实是黑心医生在作祟. 所谓的医者仁心, 居然是为了让社会认可自己的研究, 不惜以整个村庄的人的生命作为代价, 制定了所谓的 “终末计划”, 既然自己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那就要拉更多的人下水. 私欲完全盖过了人性, 做人的底线都丢失, 属实恶心. 而各位小伙伴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 也是互相之间的不信任: K1 怀疑蕾娜的饭里面有针, 魅音 (其实是诗音) 怀疑园崎本家是之前一系列诅咒作祟的元凶, 蕾娜怀疑朋友们不会帮自己保密 …… 在克服了相互之间的猜疑之后, 大家终于齐心协力团结一心, 打破了命运的诅咒, 成功在某一条时间线中活过了那个无人生还的六月.
感觉剧情概括似乎写太多了 x
最后看完还是稍微有点小感动的 (笔者看得少泪点低, 轻喷), 虽然最后基于奇迹才扳回一城的设定属实有点不太合理 (尤其是一开始我还差点把这个当本格推理番来看, 结果魔法都出来了…), 但是整个故事还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解题篇基本很好的回复了前面出题篇的各个疑问, 梨花最后的点睛之笔 “这个世界不需要败者” 也是非常切合我当时的感想.
整个故事其实就是经典的以小见大, 从一个小故事切入去分析背后隐藏的巨大的体制问题. 34 医生虽然是幕后黑手, 但她也是一个受害者, 一个从小苦命的孩子 (经典设定, 反派的苦衷, 笔者对此不做评价). 她努力学期, 渴望自己的研究被认可, 却发现人们认可的不过是自己的导师名气罢了. 人走茶凉的现实让她崩溃, 而一场黑暗的政治斗争又在她最绝望的时候给了她一个证明自己的计划, 只不过代价是一个村子的人的性命…… 从某种角度来看, 她自己也是一个悲惨的, 从来没有被真正认可, 甚至可以说的上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的人. 没有人生来就是坏人, 只是被一时甚至一世的黑暗蒙蔽了双眼.
作品中梨花和其他小伙伴选择原谅了 34, 这大抵是寒蝉想表达的 “爱与信任” 的主题吧. 可能是笔者的觉悟不够, 但无论如何, 笔者始终无法认同、原谅其为此做出泯灭人性的行为, 这是笔者的道德底线.
除此之外, 作品中的流血表现, 属实是令人稍微有点生理不适. 老实说, 我一直有在质疑该类题材的作品的动机, 不过不得不说, 流血表现是黑暗人性的一种极端的体现, 那种刻在人基因中的恐惧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是无法取代的. 对于这个作品, 我认为这种极端的表现带来的效果是非常的好的, 足够发人深省.
New Remark: 三个月前看的了, 剧情遗忘的有点厉害, 当初的感触也已经几乎消失殆尽了, 还是应该早点写的哎
小圆
以下可能含有剧透内容, 请谨慎阅读.
以下内容潜在有血腥描述, 可能会导致阅读时感到不适, 请谨慎阅读!
在写这部分的时候, 刚写完前面寒蝉的总结, 笔者发现似乎不应该写那么多剧情相关的, 故后面的内容可能会掠过概括部分, 感兴趣的读者建议去看.
前文也提到, 笔者是一个平时几乎不怎么看番的人, 所以小圆这种经典作品也是没有看过的. 也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 我突然想去看小圆了, 然后就去看了. 很多时候做一件事情确实就很无厘头. 笔者第一次听说小圆这个名词, 是在 CP29 . 依稀记得场馆边缘的某家店, 老板娘提到他们那边是东方和小圆的粉丝, 从此 “小圆” 这个名词就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脑子里. 大概是名字里面的 “魔法少女” 的缘故, 再加上年末一周实在没有干劲, 于是遂在 12/21 晚上开始看小圆 圆神启动
小焰爱圆神, 圆神爱世人!
内容就不过多概括了, 感兴趣的读者强烈建议去看原片 (b 站有, 不过不知道被和谐了多少).
To be continued……
live?
12 月初狠狠地赶了一波 OSDI25 ddl, 之后又没停直接开冲网络考试. 意料之中的忙碌. 不过在最艰难的时候, 支撑着我的 不仅有莉莉白 一大主要动力大抵是 16 号的 live.
在 10 月份的时候, 就在乐队官网上看到了 news 说要来中国公演, 然后几乎一点没犹豫就买了票. 考虑到上次乐队来中国似乎已经是 10 年前, 这次的机会显得额外的珍贵.
12 月 16 日上海场的 live 在五角场那边举行. 高德地图显示, 从交大出发过去大概需要 2h. live 是 20:00 开始, 所以我稍微提前了一点, 17:20 左右就出发了. 实际到那边的其实要快得多, 19:00 就到了.
作为一个耳朵尚未经过 livehouse 多次摧残的耳机党, 非常幸运的是我携带了降噪耳机, 这玩意拯救了我的耳膜. 在去之前两天看过有些人评论在广州/深圳场, 前排都要被震聋了, 于是决定携带耳机. 这玩意确实能极大的降低外界的音量 (至少降低到一个比我平时听歌响一点的量级), 坏处是对高频的损失有点严重, 感觉 4000Hz 附近的声音衰减的厉害, 不过所有丢失的部分都能脑补就是了, 专辑还是听过很多遍的 (笑).
live 上的 band 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syu 确实和 传说 传言中一样, 现场弹的比录音室还要稳, solo 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的, 弹得非常干净 (要是能弹得像他 20 年前那样稳感觉我也无敌了). syu 人也巨幽默, 表情过于丰富, 经常会做出令人稍微有点难绷的表情, 不过其本人的陶醉其中也是真实的. 也终于知道 yuhki 小可爱这个称号怎么来的了, 一直慈祥(?)的笑着看观众, 中间 Emotions 那首和 syu 的对飙 solo 也是酷爆了. 小野老师终究也是成了老野老师, 声音没有 10 年前刚进 galneryus 时候那么的有力了, 但是感觉状态似乎比最近在日的几场 live 要好 (之前看到前两个月他们在日的 live, 老野的高音感觉完全崩了……), 一场下来感觉除了上五组没以前那么轻松, 基本没什么问题, 火力全开! 值得一提是, 在某一首曲子开始前, 老野看到某位前排观众在录像, 直接把他的手机拿上台, 对着台下拍了一圈, 感觉那位老哥估计当时激动疯了 (笑). bass 手 TAKA 似乎容易被人忽略, 但是琴是真的帅, 不知道是不是耳机削高频的缘故, 感觉现场 bass 其实还是很猛的, 中间的一些高速段落也是有自己的律动. 鼓手小哥 LEA 看起来非常年轻小鲜肉 全程感觉底鼓没停过 (轰轰轰), drum solo 打的是酣畅淋漓, 中间和小野老师的 “好吃” 二人转也是非常好笑的, 可惜笔者最后没捡到扔出去的鼓棒 (x).
encore 的曲目是 Heartless, Raise My Sword, Ultimate Sacrifice. 乐队 encore 的状态依旧不减, 迫真火力全开. 虽然最后还是没等到 Angel of Salvation 或 Destiny 这两首神曲, 但是还是非常满意的, 毕竟见到了我学琴的偶像 (是的, 学琴的一大 motivation 就是 syu, 高速而流畅的段落 眼泪倒流).
现场听曲子, 也和耳机听有不一样的感受. 开场 The Reason We Fight 直接炸飞, 全场一起和声直接力量感拉满. 中间的 Emotions 更是绚爆了, 喜闻乐见的键盘和吉他对飙 solo, syu 现场即兴的(小?)三度推弦也别有一番韵味, 紧绷的情绪在尖叫一般的推弦中完全释放了出来, 爽! In Water’s Gaze, 结尾同样味道的推弦, 三拍子的绝美忧伤旋律, 就是那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曲子是 Voice In Sadness, 虽然这种听起来比较简单重复的曲子, 感觉和近几年 G 团越来越复杂的节奏型稍微不符, 在耳机听的时候我还觉得稍微有点呆 (小灵云), 结果现场才发现, 是真的又欢乐又炸 果然还是最基本的节奏型好甩起来, 算是意外的收获啦! I Believe, 主打曲, 每张专辑的保留节目, 也没让我失望. 近几年这几张的主题似乎都挺忧伤的, 15 年的 The Force of Courage 给人的是十足力量感 团结就是力量, 即使梦想破灭也要坚持, 17 年的 Ultimate Sacrifice 则是忧伤为主, 拼尽全力追求无法实现的梦想的绝望与坚持, 而今年 (2024) 这张感觉像是两张 mix 在一起, 无尽的宿命感…… 力量金属是这样的, 主题高度相似, 不过不得不说我们就是很吃这一套
老的前言
注: 本部分的时间背景是在 2024/11/04
好久没更新了, 放一点最近的一些游玩经历.
笔者本人属于半个宅, 平时出去频率不是特别高, 再加上学校的事情也不少, 基本没怎么出去玩, 不过生活中还是有不少 doki doki 的时刻的.
图片晚点再补. 写的比较乱. 写不动长文了.
换弦
注: 本部分的时间背景是在 2024/11/04
前情提要: 笔者由于事情比较多, 弹琴频率其实不是非常的高. 不过, 每次回家还是会摸起来练一练基本功啥的.
之前本来想着买一套防锈的弦, 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换弦的频率, 虽然最后还是选择 ernie ball 家的弦. 他们家的弦似乎不是那么的防锈 (也可能是我的无情硫酸手导致的 x), 大概在用了一个月后 2 弦就有稍有发黑. 音色方面, 笔者虽然不是 5 年琴龄的老 guitarist, 但是依然能一耳朵听出来与之前廉价的 Alice 琴弦的区别, 个人感觉低音弦低把位 (7 品之前) 会稍微有一点钢筋味, 然后高把位的高音会更加有特色 (加上失真后, 是一种呜呜呜的音色, 没有之前那么刺耳), 总之很戳我.
虽然但是, 当时由于年轻, 暂时还不清楚如何上弦, 发生了不少意外. 首先, 由于我当时年幼无知, 不知道要预留多少弦, 导致有些弦的余量甚至不足以绕弦栓一圈. 幸运的是, 我的弦有自锁旋钮, 于是我就把自锁拧的特别紧, 来避免弦松动 (常规操作时多绕弦栓几圈).
然而, 这个操作埋下了一个伏笔. 在拉紧一弦的时候, 它断了, 就断在自锁弦钮的位置, 疑似是自锁弦钮压得太紧, 弦的张力又过大导致的. 虽然没有对我造成人身伤害, 但是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x). 最后还是拿官方送的备用弦 (不得不说, 很贴心), 小心翼翼地重上了一遍一弦. 这次我讨巧了一点, 所有弦先 drop 了半音 (E A D G B E -> D# G# C# F# A# D#), 即先调整到 Standard D#, 然后再集体往上调了一个半音, 调回正常的 Standard E.
这大概就是笔者上一次换弦的经历, 至今大概过了半年多了.
在国庆回家的时候, 笔者不幸的发现, 二三弦已经锈的不成人样了, 因此笔者打算趁双 11 的机会买一套新的弦.
这次稍微思考了一下, 选择了达达里奥的不锈钢镀镍的琴弦, 主要是期望它能用的更久. 旧换新, 总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吸取了上次上弦的惨痛教训, 这次笔者给每条弦预留了大概一个品左右的余量 (目测 3cm 多一点?). 参考了若干 bilibili 上的视频, 笔者在每条弦绷直的过程中, 在琴头用力下压琴弦, 使得弦上保证有一定的张力, 从而避免了琴弦绕弦柱绕的不够紧的问题 (虽然但是, best practice 应该是用卷弦器).
有了上次断弦的经历, 这次笔者一开始就没有把弦拉的特别紧, 只要一条弦能绷直就直接上下一条. 最后调完的时候, 大致调弦大致是 Standard C# 左右, 主要还是上一次断弦的经历过于吓人了, 心理阴影太大了…… 在休息片刻后, 笔者再逐个地把每条弦调整到了正常的 Standard E 调弦的音高. 虽然看很多指导视频有说, 要对称的上弦, 而且要边上边调制之前已经上好的弦, 不然张力不平衡容易断, 但似乎笔者并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 (笔者的思考大致是这样的: 张力越大, 琴体越弯, 会使有效弦长变短, 进而降低张力. 这是一个负反馈过程, 每上完一条弦, 只会让之前的弦张力变小, 所以不按顺序/不随时调整应该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上完了后小玩了一会儿, 不得不说达达里奥的这套新弦的音色确实戳我. 低音弦钢筋味 (嘎吱嘎吱, 当然更有可能是打品的声音) 非常足, 由于时间匆忙没上失真测试, 所以高音弦尚不知道情况. 不过感觉高音弦没有上次的 EB 的新弦那么滑, 上次上完 EB 的新弦后, 感觉自己是滑弦大师 (bushi). 在手感上, 新弦也会更舒服一点, 记得当时 EB 的新弦弹久了以后, 会感觉手上有点扎 (?), 但这一套弦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 (这一点暂时存疑, 可能是当时技术太差了不适应琴弦导致的).
最终把多余的琴弦剪掉后, 琴头看起来还是很整齐的, 也是非常的赏心悦目. 最有成就感的一集 (我写代码怎么就没这么有成就感呢)
注: 笔者不是打广告 (也没这实力), 以上纯属个人经历, 仅供参考
团日
注: 本部分的时间背景是在 2024/11/04
在上完弦以后的一天, 就感冒了. 大概率是淋雨. 一天基本没做什么事情, 大概看了一眼 DiT (Diffusion Transformer) 和稍微写了点代码, 睡得很早, 因为第二天要团日, 参观天文馆.
笔者先前还是非常期待团日的呢, 毕竟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出游的机会了, 在这之后大家还能再一起玩几次呢…… 离别的时间感觉已经近在咫尺.
团日是在周日, 早上 7 点半左右起来, 睡前看了眼地图, 说到滴水湖需要大约 2 个小时, 遂在 8 点出发. 天气和预报的一样, 寒冷刺骨 (也可能是穿两件太少). 周末, 地铁上人确实少. 乘坐 7 号线到龙阳路, 然后换乘 16 号线. 虽然笔者是上海人, 早就听闻 16 号线, 但是一直没有动机去坐一次, 这次总算是找到一个理由. 16 号线和普通的地铁线路还稍有不同, 座位的排布更像是火车, 基本上是横着的 (即乘客面向的方向与列车前进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而不是垂直的), 在靠近车厢连接处的座位倒是和普通地铁一样的排布 (参考: 地铁 6 号线).
16 号线基本上都是在地上的轻轨, 偶尔有两三站是在地下, 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盯着窗外看风景. 城市景致笔者自然是没什么兴趣的, 个人觉得在一片平坦的区域里, 耸立的大楼会显得很突兀, 很丑. 城市也就集群可能看起来有一种现代美, 而在偏郊区甚至农村的地方, 高楼就像是一把利刃无情地刺穿了大地的皮肤. 上海还是太拥挤了, 房价也太高了…… 一路上, 见到不少看起来像是高中甚至初中生的小朋友, 年纪轻轻就要拖着巨大行李箱, 笔者猜测可能是周一到周五(六)在市区上学, 然后周天回家休息一天……
实际上, 地铁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实际上大概只花了 1.5 个小时就到了滴水湖(全程有 1 小时左右在 16 号线上). 不得不吐槽一句, 滴水湖的地铁站是真的破…… 4 号出口给人一种废弃的荒地的感觉. 在我的记忆里, 2 号线靠近浦东机场的几站 (比如凌空路) 同样如此, 有时候城市呆久了, 很难想象在不远处就是如此不现代, 但又是如此的现实……
由于早到了半小时, 所以现在周围简单逛了一圈. 空气非常的清新, 虽然大概率是心理作用, 出去走一走总是好的. 附近基本和我印象中的小城镇差不多, 基本上都是一些底层平房, 没有特别多的高楼, 同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该有的设施应有尽有.
简单参观了一圈外围后, 同学们也到了, 排队进馆内参观. 一进入天文馆, 过去作为自然科学人的 DNA 立刻被激活了. 有一瞬间确实稍有触动, 大学选择了一个与自然科学无关的学科, 但是心中对于它的热爱从未消失 (和我学一辈子物理吧 😭). 上次大量的接触天文知识可能也是很小的时候, 那时候每天最喜欢的做事情就是看各种科普杂志 (可能也有一堆伪科学), 了解身边世界和宇宙的奥秘. 可惜这份热爱最终还是没能支撑的最后, 甚是遗憾.
突然联想到之前在准备学子讲坛的时候, 看到的一些关于 ZUN (东方 Project 的作者) 关于科学世纪的看法. 或许过于关注科学, 甚至把科学作为生活的唯一准则, 会抑制我们的幻想. 曾经作为一个极端的理科人, 确实很难体会到 ZUN 的秘封作里面想要传达的意思. 可能还是在稍微冷静 (?) 一点之后, 才能意识到其中的深意吧 (
ZUN: 我就喝多了乱写的ZUN 就一个酒鬼, 他懂啥东方).
总的来说, 天文馆如同我老板评价的一样, 稍微有一点降智, 不过其中关于天体的小知识还是有很意思的, 无论是 10 岁的 DarkSharpness, 还是 20 岁的, 一样都会沉醉其中. 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和同学到处逛, 到处骑车 (爽), 然后看风景. 虽然一开始定下的绕湖骑行一圈的目标未能达成, 但是还是如愿摸到了滴水湖的水, 水温刚刚好. 非常美的景色, 可惜不太会拍照, 不过最美的景色已经刻在了回忆里面了.
虽然但是, 感觉很多时候和同学在一起不会有特别强的, 归属感或者连接感, 哪怕是最亲近的几位, 虽然同样是在一起玩, 但是却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欢乐. 在线下, 在我冷静的时候, 可能还是需要和其他人保持一个中等距离 (虽然大部分时候我都挺癫的),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得有点自闭了 (x).
返程路上, 无聊把最近听一张专辑再从头刷了一遍. 由于学 (mo) 业 (yu) 繁 (tai) 忙 (duo), 已经很久没有放空大脑, 专注地去听一张专辑了, 重听也确实找到了不少有意思的点. 不得不说 G 团 (Galneryus) 风格已经基本上定型, 新专一听就是那味道, syu 的花样感觉玩的也差不多了 (当然, 也可能是最近一年听的太多了). 小野老师终究还是变成了老野 (毕竟一个 57 岁的人了). 键盘 solo 也没啥亮眼的表现了, 只能说没有全程熄火就已经很满意了.
总结
笔者度过了幸福的一生